介绍: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他的作品在曲式、和声和织体上都有重大创新,影响了音乐发展史,其中32首钢琴奏鸣曲,第三、五、六、九交响曲和《庄严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他的作品在曲式、和声和织体上都有重大创新,影响了音乐发展史,其中32首钢琴奏鸣曲,第三、五、六、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是其代表作,尤其闻名。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市,原籍南尼德兰(今比利时)梅赫伦镇的法兰德斯族人。他名字中的“范”(van)是弗拉芒语而非德语中的“冯”(von),不代表任何贵族封号,而是用来显示其家乡 。他的祖父也同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波恩选帝侯宫廷内的一位乐队长。父亲约翰则是一位唱诗班男高音 。
贝多芬很小就开始接受音乐训练,启蒙老师正是其父。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贝多芬也成为一位神童,约翰很早就教贝多芬弹奏钢琴、小提琴,稍有弹错就是一顿毒打。这样的做法虽然使得贝多芬以八岁之龄就能在科隆登台演出 ,十一岁就在剧院乐队演出,十三岁就成为风琴师,并发表了三首奏鸣曲 ,但却显得揠苗助长。由于父亲约翰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 ,他接受了同行的建议,另请高明以发掘贝多芬的潜能。1781年(一说1782年) 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法兰茨·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这些新老师的努力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1792年11月,22岁的贝多芬在海顿等人的鼓励支持下离开故乡,开始拜海顿为师学习作曲,定居于维也纳 。这是贝多芬创作初期的开始,他的作品受到了莫扎特和海顿的影响,体现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创作了《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钢琴协奏曲》、《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著名作品。同时,他也开始出现耳聋的症状,这对他的心理和创作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1802年,他在海利根施塔特度假时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表达了他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以及对自杀的念头。
1803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三(英雄)交响曲》,这是贝多芬进入创作成熟时期的重要标志。在这一时期,贝多芬的作品开始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他在曲式、和声和织体上都有重大创新,扩大了交响曲的规模,以谐谑曲替代小步舞曲成为交响曲第三乐章,将声乐融入交响曲。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创作了《第四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歌剧《费德里奥》、神剧《基督在橄榄山》等杰作。
1814年后,贝多芬进入了创作晚期。在这一时期,贝多芬的作品更加深邃和复杂,表现出超越时代的艺术追求。他的听力完全丧失,但他仍然坚持创作音乐。
本站曲谱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吉他谱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s://xiaotiqin.wang/zhongtiqin/1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