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部跨越时代的音乐史诗

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人类精神的最高表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古典音乐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是贝多芬晚年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和追求的最完美的体现。它在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交响曲模式,首次在交响曲中加入了人声,而且在内容上展现了贝多芬对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和热情呼唤。贝多

正文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人类精神的最高表达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古典音乐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是贝多芬晚年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和追求的最完美的体现。它在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交响曲模式,首次在交响曲中加入了人声,而且在内容上展现了贝多芬对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和热情呼唤。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第一乐章以D小调开始,以不太快的快板,有些庄严地进行。它描绘了一个黑暗、混沌、激烈、紧张的场景,反映了贝多芬晚年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它也预示了后面乐章中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表达的主题。第二乐章是一个谐谑曲,以很快的甚快板进行。它是一部充满活力、节奏感和对比效果的音乐杰作,展现了贝多芬对生活的幽默感和乐观态度。它也是对传统交响曲中柔板位置的一种颠覆和创新。第三乐章是一个很慢且如歌的慢板,以Bb大调进行。它是一部温柔、抒情、优美、感人的音乐诗篇,表达了贝多芬对爱情、友情和自然的渴望和赞美。它也是对前两个乐章中紧张气氛的一种缓解和调和。第四乐章是全曲的高潮和核心,以急板开始,后来加入了人声,以D大调结束。它是一部富有戏剧性、变化性和创造性的音乐巨著,表现了贝多芬对人类精神和社会理想的最高颂扬。它也是对前三个乐章中问题和主题的一种解决和升华。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著名的部分是第四乐章中引用了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An die Freude)中部分诗句作为歌词。这首诗歌是席勒在1785年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他对自由、平等、博爱、友谊、幸福的理想和追求。贝多芬早在1793年就试图为这首诗谱曲,但草稿已经散佚。他在1817年受伦敦爱乐协会的委托开始创作第九交响曲时,又重新考虑了这个想法。他在第四乐章中巧妙地将这首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和效果。他用音乐为这首诗歌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影响。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开头是一个引子,由弦乐和木管交替演奏前三个乐章的主题片段,但都被低音提琴打断,表示对它们的否定。这是贝多芬在寻找一个适当的方式,引出席勒的《欢乐颂》。他最终找到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低音提琴吹奏一个简单的旋律,作为《欢乐颂》的主题。这个旋律被称为“欢乐主题”(Ode to Joy),它是全曲的灵魂和核心。它由四个小节组成,每个小节都有四个音符,分别是D、E、F#、G、A、G、F#、E、D、C#、D、B、G、A、G、F#。它具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的动向,表现出一种向上和向下的对比和平衡。它也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欢快和激昂的情绪。它是一种简单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容易被人记住和传唱。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使用了主题与变奏的形式,对“欢乐主题”进行了多次变化和发展。他先后用不同的器乐组合和声部演奏了“欢乐主题”,并在每次演奏后加入了不同的过渡段和连接段,使之形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音乐结构。他先后用低音提琴(16'24'')、弦乐(17'12'')、木管(18'00'')、铜管(18'48'')、全乐队(19'36'')演奏了“欢乐主题”。在全乐队演奏后,他突然加入了人声,由男低音独唱者以说唱的方式介绍“欢乐主题”(20'24'')。这是交响曲中第一次出现人声,也是最具有震撼力的部分。男低音独唱者说:“朋友们,请不要再发出这样悲伤的声音!让我们改变声调,以更加美好而快乐的方式歌唱!”接着他用歌唱的方式演唱“欢乐主题”(21'00''),并邀请其他独唱者和合唱团加入进来(21'36'')。

本站曲谱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吉他谱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s://xiaotiqin.wang/zhongtiqin/12269.html

二维码

联系管理员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4459996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