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相信音乐可以表达思想与情感,是艺术而不仅是娱乐。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贝多芬一生饱受各种疾病折磨,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耳聋。贝多芬的听力问题在1797-1798年之间就开始了。1802年,贝多芬遵从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相信音乐可以表达思想与情感,是艺术而不仅是娱乐。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贝多芬一生饱受各种疾病折磨,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耳聋。贝多芬的听力问题在1797-1798年之间就开始了。1802年,贝多芬遵从医嘱离开维也纳到附近小城海利根施塔特休养。贝多芬在这里给自己的两位兄弟写信,透露了自己想自杀和不想见人的念头。这封信后来成为了“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在信中,贝多芬讲述了自己如何在6年前开始饱受耳聋的困扰和痛苦,医生不仅无法医治他,而且症状越来越厉害。贝多芬还解释了为什么他不愿意接近人,因为不想让人知道和注意到他的耳聋。这也解释了他行为古怪的原因。
但贝多芬并没有因为耳聋而停止创作,而且还创作出了最富表达力、生动感人和试验性的曲目。滕布里奇教授表示,在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中,贝多芬相信生命依然有价值并决定继续音乐创作。他还相信音乐能够拯救自己。贝多芬继续用钢琴来创作音乐,但他的大脑则是最强大的乐器。滕布里奇解释说,别忘了音乐家依赖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也就是说他们脑子里可以听到自己想创作的声音,而且贝多芬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写音乐了。滕布里奇补充说,虽然贝多芬听不到外部世界的声音,但他仍可以听到自己脑中的音乐,他的大脑音乐能力并没有退化。
贝多芬失聪后创作的名曲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九部交响曲。这些交响曲展示了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一些简要介绍:
1.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失聪初期创作的,风格轻快明朗,与他的第三和第五交响曲形成鲜明对比。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展示了他对古典形式的完美掌握和对音乐语言的丰富运用。
2.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以四个音符为主题,代表了命运的敲门声,贯穿了整部交响曲。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从黑暗到光明,从悲剧到胜利,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3.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唯一一部有标题和节目说明的交响曲,也是他最早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描绘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用音乐模仿了鸟鸣、雷雨、牧歌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和幸福。
4.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在耳聋中期创作的,风格热情奔放,节奏感强烈,被称为“舞蹈之交响曲”。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展示了他对音乐节奏和动力的掌控和创新,尤其是第二乐章,以缓慢而持续的节奏构建出一种深沉而悠扬的氛围,令人难忘。
5.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同一时期创作的另一部作品,风格轻松幽默,与第七交响曲形成对比。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回归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和形式,但也不乏创新和突破。例如,在第二乐章中,贝多芬用音乐模仿了当时新发明的冶金钟(metronome),用机械化的节奏制造出一种滑稽而讽刺的效果。
6.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本站曲谱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吉他谱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s://xiaotiqin.wang/zhongtiqin/1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