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贝多芬的最后奇迹:失聪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第九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不仅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也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是第一部在交响曲中加入人声合唱的作品,它的第四乐章《欢乐颂》更是被誉为“自由之歌”,成为了欧盟的国歌和世界和平的
贝多芬的最后奇迹:失聪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第九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不仅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也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是第一部在交响曲中加入人声合唱的作品,它的第四乐章《欢乐颂》更是被誉为“自由之歌”,成为了欧盟的国歌和世界和平的象征。
然而,这部伟大的作品却是在贝多芬失去听觉之后创作出来的。贝多芬在26岁时就开始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的症状,到了40岁左右,他几乎完全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最残酷的打击。贝多芬曾经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自我怀疑,甚至想过自杀。但是,他没有放弃音乐,他用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创造力,继续用心灵感受和表达音乐。
贝多芬在失聪后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他的第九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晚年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生前最后完成的一部交响曲。它历时10年才完成,从1818年开始构思,到1824年首演。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交响曲时,已经完全听不见任何声音,他只能靠敲击钢琴和触摸地板来感知音调和节奏。他还用特制的听筒和号角来辅助自己听取声音。
贝多芬选择了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作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主题诗歌,这首诗歌表达了对人类兄弟情谊和普世和平的赞美和祈愿。贝多芬将这首诗歌放在了第四乐章中,并用人声合唱来演绎。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贝多芬不仅要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合唱团和管弦乐队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贝多芬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创造了一部充满力量、激情、美感和智慧的音乐杰作。他用音乐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自然界、神圣存在、爱情和友谊的思考和感激。他用音乐超越了自己的苦难,也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他用音乐给予了人们希望、鼓励、欢乐和自由。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赞誉。贝多芬本人也在现场指挥,但是他已经听不见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只有当一位歌唱家转过身来,用手指向观众,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受到了如此热烈的反响。他感动地转过身来,向观众鞠了一躬,这一幕成为了音乐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画面之一。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他对人类和音乐的最后礼物,也是他对自己的最后胜利。它证明了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和人格伟大,也证明了音乐的力量和价值。它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感受到贝多芬的精神和声音。
本站曲谱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吉他谱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s://xiaotiqin.wang/zhongtiqin/1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