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贝多芬的耳聋之谜:他是如何在无声中创作出不朽的音乐的?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大成,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影响了后世无数的音乐家。他的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等,都是音乐艺术的杰作,充满了力量、激情和想象力。然而,这位音乐天才却在他一生中饱受耳聋的折磨,从26岁开始逐渐失去听力,到50岁时完全聋哑。他是如何
贝多芬的耳聋之谜:他是如何在无声中创作出不朽的音乐的?
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大成,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影响了后世无数的音乐家。他的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等,都是音乐艺术的杰作,充满了力量、激情和想象力。然而,这位音乐天才却在他一生中饱受耳聋的折磨,从26岁开始逐渐失去听力,到50岁时完全聋哑。他是如何在无声中创作出不朽的音乐的呢?
贝多芬的耳聋原因
贝多芬的耳聋原因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和推测。有人认为是遗传或先天性的,有人认为是幼年时被父亲虐待所致,有人认为是中耳炎、肠胃疾病、铅中毒、汞中毒、梅毒等等导致的。医学史学家根据贝多芬死后的尸检报告和头发标本分析,提出了佩吉特病(Paget's disease)的理论。佩吉特病是一种骨骼疾病,会导致骨质异常生长和变形,影响到听神经和内耳结构。贝多芬有硕大的脑袋和宽阔的额头,这是佩吉特病的典型外貌特征。
贝多芬的耳聋历程
贝多芬在1796年左右,也就是他26岁左右时,就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听力有所下降。他在1801年给他的朋友卡尔·阿马利亚·韦格勒(Karl Amenda)写信说:“我的听力已经减弱了很多……我必须靠近歌手才能听清楚他们唱什么……我避免所有社交场合,因为我不能让人们发现我的情况。”1802年,贝多芬到海利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休养,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Heiligenstadt Testament),向他的两个兄弟坦白了他想自杀和不想见人的念头。他说:“我几乎绝望了……我只能通过我的艺术来找到生活的意义。”从这时起,贝多芬进入了他创作生涯中最富有成果的时期,也就是所谓的“中期”或“英雄时期”。他创作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等等杰出的作品,表现了他对自由、平等、进步的政治信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贝多芬的耳聋并没有停止恶化,他不得不使用各种助听器和谈话册来与人沟通。1814年,他在维也纳的一次音乐会上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指挥了他的《第八交响曲》。1818年,他已经完全听不见别人说话,只能通过写字来交流。1824年,他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首次在交响乐中加入了合唱部分,演唱了德国诗人席勒(Schiller)的《欢乐颂》(Ode to Joy),歌颂了人类的兄弟情谊和普遍幸福。在首演时,贝多芬背对着观众指挥,直到一名独奏者让他转过身面对雷鸣般的掌声。贝多芬此刻已经耳聋,听不见任何声音。
贝多芬的耳聋与音乐创作
贝多芬的耳聋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他因为听不见外界的声音,而更加专注于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加依赖于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记忆力来构思音乐。他的音乐风格变得更加自由和创新,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深度,更加超越了传统的形式和规则。另一方面,他因为听不见自己的作品被演奏,而更加借助于音乐演奏者来实现他的音乐理念。他的音乐难度也越来越高,要求演奏者有更高的技巧和理解力。
本站曲谱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吉他谱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s://xiaotiqin.wang/zhongtiqin/12039.html